钢铁业“过冬”,必须“治疗”政策依赖症 早从前两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开始“换挡”,进入低盈利甚至亏损阶段,到2014年,随着钢价创下8年新低,钢铁行业迎来真正的“冬天”,行业盈利持续低迷甚至亏损已经成为常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救市,然政策市不再,在高速市场化的今天,钢铁行业要想渡过这个“寒冬”,必须治疗长期存在的“政策依赖症”。 钢铁业在“寒冬”中挣扎 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早已是“老生常谈”,而终端需求增速则大幅放缓,近几年只怕很难再出现以前那般快速增长的情况,因国内经济增速已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导致钢铁需求增速放缓;一增一减之间,钢材供求矛盾突出,钢价不断回落,钢企盈利能力大幅放缓甚至亏损已经成为常态,预计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将维持低盈利甚至亏损的“新常态”之下。 按照新公开数据估算,截止到2014年底,粗钢总产能在11.4亿吨,2014年年化粗钢产量超过8亿吨,实际产能利用率仍不足80%,过剩产能超过3亿吨,处于严重的钢铁过剩阶段。受此影响,钢价低位难起,不断探新低,钢企盈利不断下滑,怎么实现扭亏增利成为当前钢厂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一些钢贸商和中小型民营钢厂,更是还在为了“活”下去而寝食难安。 在此期间,中央和各级政府也在不断的出台相关调控、救助措施,比如淘汰落后产能、环保治理,加大铁路、棚改等重大项目投资以求消化产能等;然钢铁市场依然没有回转的迹象。不断的政策刺激、激励,是乎成了鸡肋。 行业处在政策市变成了鸡肋 单一靠政策预期来刺激钢铁市场回暖,已经不现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钢铁行业的炒作空间已经收窄;钢厂加大直供、钢铁电商平台分销等渠道瓜分了大量的实体市场份额;现货市场的交投已经很难指引整个钢铁产业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对钢贸限贷、对钢厂抽贷,已经使得钢铁行业内部资金水平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市场主要参与者--钢贸商群体,多数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市场经营,极大的限制了市场自主活动运作能力。 因此,在今年以来,虽然宏观政策面不断的释放重大利好,新型城镇化落实、铁路建设提速、棚改投资增加等一系列的为刺激项目不断,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高达十数万亿的稳增长项目,此外,环保措施发力,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断加码,然而均未能给钢市带来明显的变化;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市场一方面不再相信预期,不甘于像往常一样抄底囤货赌行情;另一方面,手头没钱,也就失去了炒作市场的能力。在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需求释放之前,商家已经十分的冷静,以不变应万变,哪管你外界的叫嚣,拿实际需求来说话吧;因此,在对政策、预期炒作兴趣的丧失之后,钢铁市场显得平静许多,政策市利好,已经不足以撼动钢贸商那颗久经磨练的坚硬之心。 钢铁业必须打破政策依赖,得学会“自我治疗” 在产能严重过剩、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的现阶段,钢材市场早已成为买方市场,终端需求的选择多样性、上游供应却还停留在低级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恶性的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也必然将是一段痛苦的蜕变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从之前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市场化精细经营的转变过程。 对产品、服务、管理等各项指标的精细优化,以此来赢得市场、在竞争中领先一步。以往的政策救市,那还仅仅只是粗放发展阶段的浅显之道;不自我蜕变,眼睁睁的瞪着国家政策的帮助早已不现实。 就说去年以来大力推行的环保措施,斯以为国家是为了救助钢铁产业,调控钢铁产业?实则不然,国家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环保,实际上是为了改善民生需求;作为环境污染的重点产业,钢铁行业的污染重点在哪里?无疑使缺少环保设施的中小型钢企、特别是中小型民营钢企;而即便是利用环保重拳打掉这一批环保不合格的民营钢企,难道钢铁总产量就会下降吗,会因此而平衡当前的供求矛盾? 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国的主要钢铁产量都集中在大中型钢厂手中,而这类占据我国钢铁生产的大半江山的钢企,环保设施相对是到位的;因此再怎么淘汰,也难以淘汰到他们身上,只不过是大幅增加环保成本而已,反而有助于提高钢价水平。另一方面,中小民营钢厂数量虽多,但本身产量就有限,其停产、破产,对大局影响有限,一旦停产,所空出来的市场需求,会快速的被早已等在一旁的大型钢厂接收,要知道,我国的钢铁过剩产能、闲置产能,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些大中型钢厂手中,高达3亿吨的储备产能正在一旁虎视眈眈。
(本周新方形钢管,矩形钢管,Q235方管,无缝方管,16Mn方管,Q345B方钢管,镀锌方管,异形钢管价格咨询) |